书名:痛并快乐着
作者:白岩松
排版:微笑
美编:木木
ISBN:978-7-5354-4879-8

痛并快乐着.jpg

1.上中学的时候,我们在课本中都学过林觉民的《与妻书》,作为推翻旧制度的英雄,林觉民何等壮烈,在就义之前,仍能给妻子留下一封大义凛然并流传后世的遗书。
然后我们就都记住了死去的林觉民,忘记了那还活着的林觉民的妻。林觉民就义之后,她又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齐豫的这首《觉》,就是站在林觉民妻子的角度上,唱给林觉民听的歌。当然,真正聆听这首歌的只能是我们这些只记住林觉民却忘记了他妻子的人们。

2.一切顺利,我们开始跟踪拍摄。有一天,拍他为大学生们进行的演讲。教室里人很多,空气中弥漫着自由的气息,讲着讲着,这位学者对学子说了这样一段话:“我过去是学新闻出身的,但我耻于与新闻为伍……”
话音落了,人群中有些兴奋,然而这句话却像子弹一样击中了我们。
我理解学者话中的含意,也许是过去特殊年代给他的黑暗意识太重,因此他没有看到今日的新闻界正在艰难但却执著地向前变革。因此,被学者犀利的言语子弹击中,我首先感受的是一种疼,不过疼痛过后,我也特别想告诉这位学者,假如讽刺、愤怒、偏激可以解决中国所有的问题,我一定选择以骂人为职业。但是,激愤在中国于事无补,只有坚韧的改变才是理想中国诞生的良方,哪怕在这种坚韧之中,你会有委屈甚至会有屈辱。

3.这个时候终于开始明白,新闻记者并不是救火队员,今天东边明天西边,恰恰相反,新闻人正是要通过对一个又一个典型事例的报道去推动社会良性运转机制的建立,只有一个社会拥有了良好的运行机制,一个又一个具体的问题才会解决有门,那一张又一张愁苦的脸才会尽展笑容。

4.一场可以留在电视史册中的直播终于在现实中消失,然而远方灾民的家园却保住了。分洪代表手中拿着的罐子,那其中的泥土不再是故乡最后的泥土。我们幸福和快乐地失去这次直播,并欣慰。然而8月16日到17日那十几个小时,在我们的抗洪记忆中再也无法抹去。

5.宏志班的老师向我们介绍:招生那天,报名地点人山人海,然而这一个班毕竟才五十几个名额,因此有相当多的家长是失望而归的。不过这种火暴的场面其实是在悄悄提醒我们:这个我们以为富裕而繁荣的城市中,贫困人口的大量存在一直被我们忽略了。

6.其实回忆中国历史,“不患寡而患不均”的观念一直根深蒂固地驻扎在中国人的内心深处,都穷谁都没话说,而你富了我还穷着,那可不行。如果我一直还富不起来,那富人就是我的敌人,最好能有谁来帮着我“杀富济贫”,或者重新回到大锅饭的年月。这种心态到今日也顽固地有市场。

7.在一个阳光灿烂的上午,我去北京三里河的一家眼镜店配眼镜。在那家眼镜店的门口,我看见一个大约七八岁的小女孩拿着一叠《北京晨报》在卖,从她的穿着上看得出来她的家境不会很好。一张报纸五毛钱,我顺手掏出一块钱说:“买两张报纸。”然后悄悄地只拿了一张就进了眼镜店,可是过了一会儿,小女孩进了眼镜店找到我,小脸涨得通红,对我说:“叔叔,这是找您的五毛钱,我妈说了,不能多要别人的钱。” 接过这沉甸甸的五毛钱,面对离去的小女孩,我的脸开始涨红,不是因为窘迫,而是因为心里一种真实的感动
我知道,她们的家庭还有一段艰难的日子要走,但是有那样一位值得尊重的母亲和开始学会坚强的孩子,她们的日子会好起来的,因为靠天靠地靠别人最终还是要靠自己。

8.淮河两岸的经济并不发达,当地人确实还没有想出其他致富的好招,加上穷怕了,于是利用身边的资源优势,干起了小造纸厂小皮革厂的行当。短期的利益让他们忘了长远的隐忧,贫穷是这种遗忘症的原因。

9.听过一个很有趣的故事,有一个富人在海边遇到一个衣衫褴褛的穷人正在晒太阳,富人便问:你这么穷怎么还这么懒?穷人反问:努力工作为什么?富人答:挣钱啊!穷人又问:挣钱干什么?富人答:过悠闲的生活。穷人问:那什么是悠闲的生活呢?富人答道:比如,每个周末可以到海边晒晒太阳。听了这话,穷人乐了:你看,我现在不正在海边晒太阳吗?

10.作为一个没有经历过那场浩劫的年轻人,我一直不知,狂热为什么能如此调动人性中恶的一面。如果说环境的污染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那人心的污染为什么却能在一夜之间完成,然后给自己和民族留下惨痛的记忆?

11.还有很多官员,在这个信奉“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国度里,高唱着“为人民服务”的口号走上了为官之路,而一旦开始上路,“公仆”来了,人民就得让路。贪污、腐化,挥霍民众钱财,心中只有自己却没有天下百姓,“先天下之乐而乐,后天下之忧而忧”竟一时间蔚然成了风,这股风污染的不是一两个人的心灵,而是一种形象和一种民众对未来的信心。
我感想:看到这里我不禁想到”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句话,比如环境治理,自己家,比没打扫干净如何为身边环境打扫,如何自觉为国家打扫?归根结底还是经济贫穷,思想贫瘠。

12.短时间内,中国人的心静不下来,下一次平静的到来还需要时间。生在改革年代,就注定了我们将是内心痛苦挣扎的一代和几代,也许只有真正富强到来的时候,我们的内心才会平静下来。只不过,那可能是我们的后人了,这就是我们的宿命。

13.艺术应当是璞而不是玉更不应该是精雕细琢的玉器。

14.不太肯下定论,但相信以下这句话是出自杨先生之口:“物理研究到了尽头就是哲学,而哲学研究到了尽头就是宗教。”我想能拥有这份感悟的科学家,关注点当然不会只在科学本身。

15.大约是头一天刚刚完成一项比较重要的工作,效果还算不错,而短期内也不会有什么工作需要自己介入,有种“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感觉;这段时间最好是在初秋,日子总是晴的,却依然有些风,最好微凉,然后在打开门窗的家中,让背景音乐若有若无地响着;手中终于拿起一直想看而没有时间看的书,书页有时是自己翻的,有时是被风翻的,看一会儿,投入进去,又看一会儿,走走神,困了就打个盹,醒来再回忆:我看到哪儿了?
这就是我认为的幸福,其实实现起来并不难,但可惜的是:即使不难也难得实现。

16.这段日子里,书为我这个边疆的孩子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原来以为,世界就像家乡的小城一样大,而走进书中,才知家乡之小。于是幻想与好奇就开始萌生,越幻想越好奇,读书的渴望也就越强烈。少年时的读书生活,是极度的饥渴造成的,每一本书都帮助我消灭头脑中的一点空白。于是像很多不听话的学生一样,上课的时候,假装听课,却在书桌里藏着课外书,一边听课一边阅读,共被老师没收过几本我已记不太清。但正是在这种饥渴的阅读中,伴随着视力的下降心灵的视力就开始变得敏感起来,直到考大学的前一年,这种阅读的热情才开始稍稍收敛。

17.不过毕竟有了岁月制造的距离,自己终于能像一个旁观者,在远方看那青春中的自己,以及青春中的改革,还好,没有脸红,没有嘲笑,没有时过境迁后的不屑一顾,而是尊敬并羡慕。尊敬自己也尊敬那个时代——毕竟是认真地走过,哭过,笑过,大喊过,绝望过,期待过,热血沸腾过,有时连肤浅都带着活力,不能要求更多了,于是羡慕也是自然的。那时,可以正确,更可以犯错误,因为未来有大把大把的时间可以改正错误,所以,青春真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