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33 “唵嘛呢叭咪吽”究竟是什么意思?
发音:嗡(ong)嘛(ma)呢(ni)呗(bei)咪(mei)吽(hong)
象征意义:
唵:表示佛部心,代表法、报、化三身,也可以说成三金刚(身金刚、语金刚、意金刚),是所有诸佛菩萨的智慧身、语、意。
嘛呢:表示宝部心,就是摩尼宝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随心所愿、无不满足,向它祈求自然会得到精神需求和各种物质财富。
叭咪:表示莲花部心,就是出污泥而不染的莲花,表示现代人虽处于五浊恶世的轮回中,但诵此真言,就能去除烦恼,获得清净。
吽:表示金刚部心,是祈愿成就的意思,必须依靠佛的力量,才能循序渐进、勤勉修行、普渡众生、成就一切,最后达到佛的境界。
(一)
嗡--皈依三宝
嘛呢--如意宝球
叭弥--莲花开敷
吽--圆满成就
(二)
嗡--白光
嘛呢--消灾吉祥
叭弥--清净无畏
吽--雷声施无畏
(三)
嗡--皈命
嘛呢--如意宝珠
叭弥--莲花开敷
吽--三身、三学。
(四)
嗡--法报化三身
嘛呢--消灾吉祥
叭弥--清净吉祥
吽--雷吼施无畏
(五)
嗡--生起
嘛--智寂;谓以智冥理(智理一如)
呢--寂灭无生
叭--光明圆觉;谓以慧断障成大圆觉
弥--出生
吽--拥护
(六)
嗡--离障
嘛呢--离垢;是如意宝珠,光净无染,能增长功德,无不如愿成就。
叭--满愿具足,是全开莲花;观音菩萨感应道交如莲花开敷,圆满具足。
弥--除灾降伏
吽--光明圆满;谓以慧断障成大圆觉
又:嗡--佛部
嘛呢--宝部
叭弥--莲花部
吽--金刚部
全体合起是为羯摩部,亦即是事业部:观自在菩萨微妙心印也。
(七)
嗡--心光圆满
嘛呢--如意宝珠
叭弥--莲花清净无垢
吽--施愿吼、三施无畏
(八)
嗡--智慧圆融
嘛呢--无垢无畏
叭弥--一尘不染
吽--灾难化吉祥
(九)
嗡--慧光普照
嘛呢--无着无碍
叭弥--心空万法空
吽--檀那波罗密即布施波罗密
(十)
嗡--以智慧光断除烦恼障
嘛呢--如意吉祥
叭弥--心净则佛土净
偈云:一念心清净,处处莲花开,一花一净土,一土一如来。
吽--福缘善庆
(十一)
嗡--普安文佛
嘛--甘露王菩萨
呢--定光王菩萨
叭--自在王菩萨
弥--无量寿菩萨
吽--大力尊菩萨
以上诸王菩萨乃是阿昙佛化身,而阿昙佛即是普安文佛所化也。
(十二)
嗡--表天道脱离轮回之苦
嘛--表阿修罗道脱离斗争之惨
呢--表人道脱离贪嗔痴慢妒五毒
叭--表畜生道脱离屠杀之痛
弥--表饿鬼道脱离饥渴之灾
吽--表地狱道脱离血冰刀火之灾
摧碎七情六欲,得断六道轮回,故云六字大明咒之功德宝无量无边也。
(十三)
嗡--能闭塞流转天道之途;念持此字,临命终时,中阴身不得生天道。
嘛--能闭塞修罗道,使灵魂不得入;观音菩萨将六道闭塞,只余菩提道。
呢--能闭塞人道,使离再生人道苦;即将十道中九道(天、人、修罗、地狱、饿鬼、畜生、声闻、缘觉、菩萨)悉皆闭塞,而余佛道。
叭--能免畜生道轮回之劫
弥--能脱离沉沦饿鬼道之惨痛。
吽--能生死轮回而不堕落地狱
(十四)
嗡--表天道之白色
嘛--表修罗道之青色
呢--表人道之黄色
叭--表畜生道之绿色
弥--表饿鬼道之红色
吽--表地狱道之黑色
(十五)
表法有二:1.以六凡;2.四圣
1、以六轮回--六凡而言:
嗡--表天道
嘛--表修罗道
呢--表人道
叭--表畜生道
弥--表饿鬼道
吽--表地狱道
六字大明咒能断除轮回,出三界,证圣果,此六凡之表法也。
2、以地位而言:嗡--由菩提心发,初入十信位,由是上进。
嘛--入十住位
呢--入十行位
叭--入十回向位
弥--入十地位
吽--入金刚乘大觉位
是以念持六字大明咒,能超越十地,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此四圣之表法也。
(十六)念诵观想初机成就之后,再修止观。
嗡--成白色
嘛--成红色
呢--成黄色
叭--成绿色
弥--成蓝色
吽--成黑色
(十七)
嗡--语气词
嘛呢(mani)--摩尼、珠即男根
叭弥(padma)--莲花即女根(据《西藏密宗的秘密》一书)
观音号称“莲花”和“持莲大师”,其意有三:1.观音属事部“莲花种”主佛;2.手持白莲象征“空慧”。大乘佛教认为超脱尘凡、成就佛果的不二法门是“觉空智慧”,这种智慧如同驱除心中阴暗、承受阳光、展现丰姿的莲花一样,故将成佛称“心莲开放”。观音手持“珍宝”和“莲花”,象征大悲心和空慧具足(见达赖经师赤江大师《六字名咒疏》)。3.莲花象征“出泥不染”、“超尘脱俗”的高尚品格。观音利众慈悲心号称第一,故以“莲花”为名。雪域藏地,佛经称“观音教化”之地,吐蕃松赞干布号称“观音化身”,西藏古王宫称“布达拉”就取观音佛国“普陀”之名,历代达赖喇嘛号称“观音化身”,故在藏语中称“巴格尔强瓦”,意思是“持白莲”。因此在藏传佛教中普及率最高的佛号算“六字真言”。藏族男女老少无人不知“六字真言”,对“六字真言”的研究在藏传佛教中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